深刻认识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4-11-04 09:27:16 来源:森林培育

  习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指明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属性和地位。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的今天,深刻认识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总体幸福指数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开始凸显,人民群众从注重“温饱”逐渐转变为更注重“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习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这其实就是强调要从民生改善与人民福祉的角度去改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民生。必须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增长点。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反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主要是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为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基础。

  生态环境还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文明衰落的例子比比皆是。习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其实就是道出了生态环境状况与文明发展兴衰的直接关系。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习提出:“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方面,中国责无旁贷,将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引导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良好生态环境也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既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也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环境与生产力直接相关。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然界中的生态环境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基础和材料,因此是生产力直接的“构成要件”。习指出,“纵观世界发展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就可以发展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变成真金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