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绿地空间 共享美好家园 市政协开展月度商量

发表时间:2024-10-26 07:44:02 来源:党建之声

  绿地开放共享,“赏绿”变“享绿”,成为无数市民“家门口的诗与远方”,寄托着老百姓对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憧憬。

  2023年1月,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济南应声而动、积极申报,成为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去年9月住建部召开的全国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现场工作会上,作为全国4个典型城市之一作了交流发言。

  近年来,市政协持续关注我市绿地开放共享工作,并将“开放绿地空间共享美好家园”议题列入2024年协商计划。近期,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党派界别、市民代表围绕绿地共享主题,深入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和济南高新区开展了多次实地调研和现场商量,基本摸清了我市有关情况,并赴沈阳、大连等地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前不久,“商量”调研组围坐一起进行集中商量,为进一步助推我市绿地开放工作汇智聚力。

  “这个公园挺好,一到晚上大家就来这儿,有散步的、做操的,还有跳广场舞的,一般不到晚上10点关灯我们不走。”在市中区领秀城活力公园,市民刘女士向“商量”调研组介绍。

  为充分了解济南市共享绿地建设情况,“商量”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望岳康体公园,茂岭山、牧牛山、小洪山山体公园,虞山、围子山郊野公园,智想城森林公园,菠萝山大草坪,高新文化中心公园等,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有关情况介绍,与市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共享绿地建设和开放情况。

  据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建国介绍,自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标准谋划、推动,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设计统一Logo,编制技术指南,发布文明公约,绘制引导地图,建立草坪养护管理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放共享城市公园118个,因地制宜开放山前、林下、泉边、湖畔、河滨等不一样绿地209处,总面积超过104公顷,让大自然的馈赠成为泉城市民共有、共享、共乐的绿色财富。

  济南市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刘飞表示,去年,经过市民网络投票和专家审评,济南市评选出“十大最美共享绿地”,很多大草坪开放之后,广受市民喜爱。今年,我市再做升级,编制了济南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技术指南,从区域划定、场景营造、配套设施、养护管理等8个方面对共享绿地内容作了详尽说明。

  “2022年,在市两会期间,我提了打开围墙,把公园绿地向市民开放的提案,这条建议经新闻媒体报道后,点击量和阅读量都很高。”时隔两年,民建市委会委员、济钢集团审计部副部长张军娟作为“商量”调研组成员调研时发现,慢慢的变多绿地实现开放共享,同时通过绿地开放,拉近了老百姓和大自然间的距离,更拉近了老百姓和政府间的距离。

  李娜是市中区领秀城社区居民,她所在的社区共享绿地空间丰富。然而就在前几年,她想带家人外出游玩,还得开车到南部山区。如今,她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这份快乐。更令她欣慰的是,领秀城社区内的一些共享绿地,既能满足孩子们放学游玩,还能满足老年人健身娱乐,甚至有些绿地可以举办公益活动等,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达到全龄友好状态。

  在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成看来,城市绿地开放共享是一项民生工程。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市民群众的期待也发生了变化,走进自然融入自然,是大家的新期盼。城市绿地开放共享正好契合市民群众的向往。同时,从城市发展角度,公园城市、花园城市是发展目标。城市绿地开放共享正好是其中的组成内容。近两年来,济南通过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研究,基本构成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初步体系。

  “原来是在大明湖景区的石板路上晨跑,现在可以在绿道上跑,这种获得感非常好。”市政协委员、山东正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茹晖表示,她正见证着慢慢的变多的绿地实现开放共享。

  开放共享绿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市民生活质量,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举措。然而,在调研过程中,“商量”调研组了解到,开放共享绿地在给市民带来品质生活提升的同时,也带来草坪养护、公共设施建设、垃圾清理、噪音扰民等诸多问题。

  今年,突然之间,菠萝山就火了。在口口相传中,在视频传播下,伴着夕阳、晚风、草地、音乐、露营等一系列网红元素,菠萝山成了人人心向往之的心灵栖息地,游客争相打卡的济南版“阿勒泰”。然而,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火出圈后,如何平衡狂欢的喧嚣与宁静的浪漫,菠萝山需要一个答案。

  好在济南高新区管委会针对菠萝山的爆火做了充分准备,在满足市民休闲需求的同时,很好地控制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济南高新区城市管理部副部长李昂表示,济南高新区持续加强督导,要求晚9点半后不允许再唱歌,同时配备巡视员对音量较大的情况做提醒。此外,根据现场的情况放置了垃圾桶,晚9点半后捡拾较大垃圾,次日清晨6点左右,捡拾较小的垃圾。

  “前段时间调研菠萝山时,我发了个朋友圈,很多人不知道在市区有这么个好地方。”历下区政协委员、山东有朋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山建议,要提炼在地文化,打造显著标识景观,更好宣传、推广、展示济南开放共享绿地。

  李娜则认为,共享绿地最突出的属性是公共性。她建议,要多增设几条山体公园登山步道和出入口,方便市民群众就近登山。同时,要增加共享绿地公园内停车场、垃圾桶、座椅等配套设施。

  “绿地大部分集中在郊区,城区人口多,绿地反而少。”张军娟认为,要逐步优化资源匹配,把城区城市更新项目和共享绿地结合起来,避免重复投资,满足更多人需求。

  茹晖建议,一方面是“空间+”,进一步增加非草坪开放面积和城市绿道长度;另一方面是“运营+”,在有条件的地方安装自动售卖设备,甚至引入社会资本进行专业运营。此外,还要注重“主题+”,选择特征比较明显的公园绿地,贴上标签,明确主题,开发并向市民发布开放共享绿地地图小程序,让大家根据需求去选择绿地,打造更有活力,更有人气的绿色生态空间。

  “当前我市做了济南开放共享绿地的地图,这个地图已经是第三批次,我们每建成一批更新一批。”刘飞表示,地图上标注了公园的位置,市民群众可根据提示找到喜欢的公园。

  为了了解如何更好做好绿地共享工作,9月上旬,“商量”调研组赴沈阳、大连两市,实地考察了沈阳市的莫子山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园,大连市的海之韵公园、傅家庄公园、棠梨湖公园、Noline离线西郊山谷营地、三寰牧场等,并与当地有关部门、企业和市民进行了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两市绿地开放共享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启示。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组了解到,沈阳和大连不仅出台有关绿地开放、露营的指导文件,还建立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基础台账。同时,充分调动街道(村居)、国企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参与投资、建设、管护公园绿地,合力推动开放共享落地落实。此外,两市坚持特色融合,完善功能,注重“公园+”主题场景,有机融入多元化元素,着力打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名片。

  “要结合起步区的建设,进一步扩大黄河两岸的绿地供给,高标准打造一河两岸共享绿地活力区。”通过到外地考察,市政协委员、济南沃尔富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洪艳建议,因地制宜,打造用途多样、业态叠加的多功能绿地;在政府部门的主导和协调下,组建包含运营方、志愿者代表、相关街道在内的绿地管理委员会,共同管好用好维护好共享绿地;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普及绿地开放共享的理念,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李成则认为,要立足济南实际,找到绿地开放共享工序平衡点,稳步推进城市绿地开放共享;同时,加强专业研究,筛选出济南地区适应的草种,制定养护管理制度,加强智慧园林AI新技术应用,提高绿地开放共享质量。此外还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开放共享管理模式,引导游客合理地科学地使用共享绿地。

  在市政协委员、省土壤污染防治中心地下水生态环境监管技术室主任史会剑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绿地向市民开放,不仅政府部门要履行好建设和管理职责,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精细化建好、管好、护好绿地和配套设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王连山建议,在后续的运维工作中,要引入志愿者服务理念,并形成机制,不仅要引导由共享绿地的公众自愿自发地组成志愿团队,进而实现高效地沟通、协调、宣导,还要引导周边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捡拾垃圾、关爱绿植,宣讲在绿地内游玩的规则。此外,要携手社会组织,共建共治,形成多方共治各方受益的态势。

  针对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周建国表示,下一步将从绿地开放共享规划建设、配套服务、功能负荷、精细化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持续用力。积极构建以园营城、以园兴业、以园宜人的生态价值转换路径,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充分了解我市共享绿地工作,积极参与到共享绿地的运营管理中来,形成一个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格局。

  针对如何更好地开放绿地空间,共享美好家园,在“码上商量”平台,很多网友积极参与,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在公共绿地以及街头口袋公园增设体育设施,让休闲娱乐和体育运动有机结合”“合理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优化公共厕所、停车场等设施的布局和数量”“建议增加幼儿设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幸福感”这些建议也都将纳入“商量”成果。

  “让绿色浸润泉城,让自然可感可及”。相信在本次“商量”推动下,在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市民提供更多“赏绿”“享绿”的共享绿地开放空间,为群众美好生活赋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幕天席地、享受绿色是时下市民热衷的休闲方式,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则很好地契合了这种需求。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市已开放共享城市公园118个,总面积超过104公顷。市民从“赏绿”走向“享绿”,绿色生态福利进一步释放,“家门口的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城市绿地开放共享,不仅让公园更好地回归其公益属性,更是对民生需求的积极回应。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生态、人文、民生等多重属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户外休闲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公园绿地的开放共享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之余,有了可以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满足了人们对绿色健康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为民情怀。

  但开放的同时,不少人也提出了担心和忧虑。以前提起绿地,首先想起的是“禁止入内”“不要践踏草坪”等提示,让人望而却步。当然这样的“封闭式”管理,可以有效保护绿地。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公园绿地开放,难免出现搭建帐篷乱打地钉、过度踩踏、垃圾成堆等问题,对公园绿地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因此,绿地共享只是开端,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共护共治。无论是绿化管护、垃圾处理,还是设施维修、明火管控等,都考验着城市治理能力,也离不开市民的自觉自律。

  针对共享绿地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广泛收集民意,虚心听取,因势利导,同时让公众参与协商、决策,并让公众自己监督执行;另一方面,应逐步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和配套服务,比如设置绿地共享公示牌,确定好开放区域、开放时间、可开展活动、服务电话等相关事宜。此外,还要平衡开放共享活动与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更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绿地可持续使用。

  共享绿地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考验着市民素质和城市管理上的水准。让“推门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成为当下幸福生活的一部分,人人有责、人人可为。只有全民“共护”,才能更好地“共享”城市绿意,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红利。